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切实做好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 调查研究  
摘要: 文章来源:

内容摘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理论学习,剖析我市豆制品行业存在问题和差距,总结行业整治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提出采取统一规划、严格准入、政策与资金支持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措施,加快豆制品行业整治步伐,实现豆制品行业整治大突破。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局党委书记梁嘉炽同志在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提出的“六个转变”和“四个下功夫”,我深受启发。专项整治一直是我们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践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法宝,但近些年来在一些专项整治行动中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当前,我市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正处于攻坚关键时期,如何将整治工作抓好抓实,达到整治目标而不反弹,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识和了解行业情况,找准问题和差距

要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必须科学地找准行业存在问题和差距,才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做好工作,不断缩小各个方面的差距,实现整治工作目标。

(一)我市豆制品行业发展背景

我市豆制品主要由4家国营企业生产经营,高峰时期4家企业每日投料黄豆共约30吨以上,后经历合并阶段,直至停产关闭。2002年我市也曾开展了豆制品专项整治,但因诸多原因,整治成效不高。据统计,目前我市豆制品消费量每日以投料黄豆计约120吨,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以小作坊产品为主,这些小作坊大多证照不全,达不到生产许可条件,而且小作坊量多面广,又分散经营,难以监管,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二)我市豆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市豆制品生产加工点绝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场所,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差,产业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据统计,截止今年4月份止,经改造后已获得QS证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只有8家,其余66家持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但未达到生产许可条件的生产加工点签定了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限期在2008年底前获得QS证。另外,看好广州市场的两家较大型豆制品厂进入我市,其设计产量分别为日投料黄豆15吨,但由于对开业资金预计不足,资金未能完全到位,目前两家企业仍未开工投产。

去年经我局努力,推动广州食品协会成立了广州食品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使我市豆制品加工行业有了自己的中介服务组织。

(三)深挖问题,找出差距

我们要仔细查找豆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坚持把查摆问题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过程。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1、获证企业使用正规厂房按标准生产,依法纳税,成本相对偏高。企业普遍反映豆制品生产加工的利润率很低,仅为6.4%,以水豆腐生产经营情况为例计算:1公斤黄豆产出5公斤豆腐,以5公斤豆腐销售价为10元计,其成本包括原料豆、水电费、人工费、厂租和税收等已达9.4元。同时受到低成本的小作坊以非正常的供应价格冲击,造成经营上的困难,企业开拓市场再发展再投入的能力明显不足。

2、新办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也无法在主要销售渠道肉菜市场立足。目前大部分肉菜市场的豆制品销售摊位由小作坊经营者把持,导致新办企业无法建立顺畅的销售渠道。另外产品要进入超市必须交纳入场费、店庆费和推广费等各种明目繁多的费用,除去所交超市费用,企业可能赚不到钱甚至亏本,因此品牌企业产品也难以进入超市销售。

3、正规企业的豆制品进入机团食堂、宾馆和酒楼等消费单位步履艰难。少数正规企业主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酒楼消费,但由于小作坊加工与正规企业生产成本存在价格差,加上正规企业缺乏宣传推动,消费单位仍较多从市场直接采购小作坊生产加工的豆制品。

4、豆制品企业异地改造用地缺乏。我市工业用地紧张,一些豆制品企业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用地或厂房,不敢进行较长期的投资。

5、多头管理,未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豆制品行业的监管按照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划段,分别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监管,在整治工作中也进行了联动,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强。

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专项整治,就必须解放思想,认识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性

(一)扶持一批上规模有品牌企业是做好专项整治的基础。没有上规模有品牌企业提供产品给市场,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无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也无法引导和带领行业企业实现行业升级。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做好专项整治的核心。不仅在生产环节实施市场准入,还应当在销售和消费环节实施市场准入。只有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把好市场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才能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保证食品消费安全。

(三)开展消费引导和实现产品多样性是做好专项整治的方向。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企业要占领市场,就必须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行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升级。

(四)坚决查处或取缔各种食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是做好专项整治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坚决打击无证照和证照不齐生产经营点,大力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才能净化市场环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结合行业专项整治要素,找出豆制品专项整治的措施,实现豆制品行业整治突破

由于我市豆制品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上规模企业少,目前无法和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但我们不能因此甘于落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提出整治措施,以先进城市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措施,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大发展,在豆制品行业整治上实现突破。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我市豆制品消费量每日以投料黄豆计120吨发展规模,对豆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建立一批上规模豆制品加工厂,逐步实现豆制品的标准化、包装化和产销冷链化,提高产业发展档次。

1、扶持建设,实现小作坊向企业化生产转变。规划建设4到5家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10吨以上的生产厂,其中重点扶持1家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30吨以上的生产厂,扶持10家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5吨以上的生产厂,保持20家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1吨以上的生产厂。使我市豆制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型企业梯次。

2、合理布局生产加工点。内环线内的中心城区不设生产厂,内环线与东南西北环高速路线之间适当控制设厂,东南西北环高速路线以外的区域重点发展。目前我市分别在海珠、天河和花都各有一家较具规模有发展潜力的豆制品企业,第4家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1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应考虑在番禺设点。设计产量为日投料黄豆5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应考虑设在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和增城,其中天河和白云各2家,其余各1家。

(二)严格生产准入,规范产品标准

1、生产环节准入。从满足市场需求和质量安全出发,生产企业必须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要求,并配备检测设备和相应技术人员。日投料黄豆1吨以下的企业不发QS证。

2、规范产品标准。我市要充分利用广州食品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力量,实行行业自律,实现产品标准化、包装化和产销冷链化,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对于无包装、无冷冻的散装豆制品必须用纱布或一次性布包装,使用食品用塑料框和专用板盛装。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明企业的厂名和QS标志。

3、严格无证查处。自2009年1月1日起,无QS证的豆制品企业不得生产,要加大执法力度,果断查处和取缔无QS证生产和包装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三)把关流通消费,引领有序竞争

在严格生产环节准入的同时要抓好流通和消费环节的规范,规范销售、引导消费,维护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1、全面规范流通和消费监管环节。流通领域的企业要建立豆制品流通、销售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帐管理制度,销售现场必须亮证经营。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领域的企业要建立豆制品消费、销售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帐管理制度。

2、优先安排有品牌、有QS证的企业进场经营。各大肉菜市场和超市应至少安排2家以上有品牌、有QS证的豆制品企业的产品进场销售,减免企业进场费,保障主流市场流通和消费合格、放心的豆制品。

3、鼓励和正确引导豆制品消费。适时组织高校、医院、工矿企业等企事业单位食堂与豆制品企业召开产品供需签约会,帮助正规企业扩大市场空间。同时,鼓励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发展多样化和休闲化产品,引导消费消费习惯。

(四)配套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良性发展

1、对新建企业给予部分投资贴息。对新建上规模豆制品生产企业,根据企业投资规模,由市政府给予1年贴息,同时在工商、市场管理费等费用上给予优惠。

2、为扩建上规模企业贷款开“绿灯”。对开业后欲扩大投资规模的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批准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议银行简化贷款审贷程序,适量考虑对其贷款。

3、给予专项补贴,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对直接在超市和肉菜市场设立自有品牌豆制品冷藏销售专柜、购置专用冷藏配送车辆等方面的生产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4、优先解决厂房用地用房,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对天河、白云、海珠和从化等豆制品集中生产区域,在企业建设用地方面应予以优先安排。

(五)加强部门协调,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打扶结合开展整治。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布整治通告,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整治打击,取缔、关闭豆制品小作坊加工点。

2、制定实施管理办法。组织市有关职能部门草拟《广州市豆制品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脚注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