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 学习体会  
摘要: 文章来源:
主题词:农业 标准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笔者的实地调研,阐述从化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剖析当前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难点,并根据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既为新时期农业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给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对我们质监部门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种鞭策。从化是广州下属的县级市,也是广州范围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下面主要对从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做好从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一、当前从化辖区农业标准化的状况从化市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广州面积的四分之一,大部分为农业种植区。该市自1999年开始实行农业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以来,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一)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到2007年底,该市共制定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41项。其中包括从化荔枝综合标准、桃花生产技术规程、青梅生产技术规程等,枇杷、鹰桃、三华李、无核红柿、乌鬃鹅等技术规范,今年还准备组织申报红葱头、花生、番薯等农产品的制标立项。该市将利用5-7年时间,逐步完善以“一村一品”特色产品为主导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为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从化市已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的有5个单位(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5个),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群。(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取得的效果数据见附表1)在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6个,包括万亩鲜切花示范基地(第二批),太平共星沙糖桔、良口胜塘杨梅、良口下溪三华李、城郊麻村和横江村罗非鱼、鳌头龙潭乌鬃鹅共5个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为核心,辐射周边专业村和农户的产业集群。(三)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07年,全市共有从玉菜场的毛豆和菜心、华隆保鲜的荔枝、友生园林的玫瑰等6个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农产品”,有农艺菜场的菜心、从玉菜场的荷兰豆、大丘园的仙蜜桃等18个农产品被评为“广州市名优农产品”。同时,包括太平共星村的沙糖桔、良口黄龙带的杨梅在内的20多个“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逐步名气远扬,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在从化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利因素从化市作为广州地区仅有的两个农业县级市之一,辖区绝大部分为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区,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富余,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综合来看,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以下有利因素:(一)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从化市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5-21.4摄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极端气温记录为38.1摄氏度和零下7摄氏度。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温高,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常见霜冻。其气候非常适宜农业的种植发展。(二)从化是广州市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从化是广州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广州市民的菜篮子。从化作为广州地区为数不多的农业县级市,得到广州市政府的财政倾斜,每年得到的农业专项经费较为充裕。从08年开始,广州市将连续5年对从化实施扶持,每年扶持金额不低于1个亿,用于支持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等,帮助从化在5年内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广州市平均水平的80%,农田基本建设标准化达到当地水平的8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市人均水平的80%,新农村环境整治和改造建设达到80%的目标。(三)村道、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好。从化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辖区各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硬地化工程全部顺利完成,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四)农业生产发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从化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种子、化肥、农药的推广销售有专门的管理,农业的日常生产有专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指导,农产品销售有专门的批发市场,产销一体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产业链。(五)从化地处珠三角地区的周边,珠三角地区对各类新鲜蔬果的需求容易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六)逐步建立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农产品的农村经济体系。从2005年开始,从化市委市政府就着力于打造从化特色农业品牌,推行一个村一个特色农产品的“一村一品”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8个行政村的20个农产品被评为“一村一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农产品体系,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三、限制从化地区农业标准化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化虽然从1999年就开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一)农业标准化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主要靠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去完成,而现实中,科技人员待遇低,工作条件又比较艰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二)村干部、农民农业标准化意识薄弱。经调查发现,不少村干部或农户基本不了解农业生产有标准可依,没有主动按无公害标准种菜、种水果和养家禽、家畜的意识,多数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被动执行无公害标准,以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质量不均,产品安全性不稳定,销售价格偏低。同时,由于村干部和广大农户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实际利益,一旦按照标准化生产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时,不仅挫伤其积极性,甚至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三)当地政府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政府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农业标准化,但宣传不够,推广、实施力度不大,投入不多。对于农业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对作用、意义的探讨以及单过程、单方面的标准化研究阶段,而农业标准化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标准化工作人员培养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农民参与少,监测管理农业标准化实施的体系较为混乱。(四)农业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首先,对农业标准的制定,一般都只有一套标准,没有对同一类农产品进行分级的界定标准(如对于同类农产品可分为准入级、专卖级和出口级)。这与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开发,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成长。其次,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其中部分标准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可操作的具体规程。(五)农业标准的贯彻执行存在一定困难。不管是行政部门还是技术机构,重视标准制定,轻视标准实施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缺乏充分研究和关注。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的实施还不全面,既缺乏产后农产品标准化的应用,又很少涉及实施标准化之后的农产品市场的开发、定位等战略问题及营销策略和方式。(六)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不够。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工程,不仅前期启动资金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雄厚的资金作后盾。目前,农业标准化推行过程中,主要依靠龙头企业自筹资金、农业部门和质监部门的有限投入,这不利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四、农业标准化工作对策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而要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进进程,必须联合农业、畜牧等政府相关部门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完善、示范区的建设、产品检测体系和供销体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普及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2007年,我局已完成荔枝、三华李、沙糖桔、杨梅四个品种《管理月历》和技术规程挂图的编印发放工作,并及时将广州市最新禁用农药名单、允许使用农药名单及配比、安全间隔使用期印成宣传单张,发放到农户手中。下一步,我局准备将全市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摘要编成“明白纸”送到每户农民手中,并在每一个“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设立宣传栏或宣传室悬挂生产技术规程挂图。(二)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果巩固和经验推广。继续加强对5个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示范区的指导、帮扶,确保挂牌的示范区验收后生产不滑坡,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种植、养殖,对周边农户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示范区成功经验和执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工作,使全市从事同类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农户直接受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实施标准化生产,走“公司+专业村+标准+农户”的新路子。(三)加快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在“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和规模生产基地中,选优、分期分批申报设立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积极探索“产业集群+标准+品牌”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模式。(四)完善“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对未制定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的“一村一品”农产品,分期分批申请广州市级制标立项,建立起完善的“一村一品”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五)建立村级农业标准化工作站。在全市38条“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中,按条件、分期分批设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站,逐步建立起一个遍布农村基层的集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推广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并注重发挥其桥梁、纽带、示范作用,加速全市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六)抓好农产品名牌培育和农产品采标、认证工作。到2010年,推进20个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完成10个农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争创5个农产品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七)开展农业企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对具备条件的“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和规模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利用四年时间,使“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和规模生产基地有80%以上申请无公害产品基地认定,扎实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农业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点帮扶2个以上生产技术力量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按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生产,申请GAP认证,力争在2009年前实现农业企业GAP认证“零”突破。(八)启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动市政府成立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小组,规划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保护工作,对“钱岗糯米糍荔枝”、“水厅桂味荔枝”、“从化荔枝干”以及火龙果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在国内甚至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九)引导帮扶农业龙头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根据干果、蜂蜜、肉制品等已纳入食品生产许可发证范围的实际,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其建立完善的标准、计量、质量体系,指导其按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各项要求进行整改,引导其早日申领生产许可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十)建好农产品检测和农业信息发布两个平台。建立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为核心,镇、街和农业龙头企业检测点为触角的全市农产品检测网络平台,实现对农产品全程的检测监控。检测点主要以快速检测的形式,对产品在采收前或已采收的农产品实现更大范围的检测,检测中心以抽查检验的形式对全市农产品实施检测。进一步完善“农信通”信息发布平台,做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及工作措施的服务工作,及时将农作物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给镇村级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户,使农户能按标准化种植要求管理农作物或防治病、虫、害。(十一)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起到决定作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标准化专家对全市农业标准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开拓工作思路,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十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从化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各成员单位分工工作完成情况、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的问题。(十三)增加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要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市、镇(街)两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从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推广。一方面要注意改善技术机构的硬件条件,及时实施必要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大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并确保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十四)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1.农业部门应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村一品”专业生产村和规模生产基地中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主要负责农产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负责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区、相关农户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负责组织名优农产品、广东省名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的申报;负责组织无公害基地认定等。2.质监部门负责组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申报并指导示范区的建设;对全市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进行调研,负责全市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负责对全市农产品包装标识进行指导;负责组织农产品采标认可;配合农业局组织检测和信息两个平台的建设;配合农业局做好名优、名牌农产品的申报工作。3.发改、经贸、财政、畜牧水产等部门在名自的职能范围内配合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各行业协会、检测等中介机构要通过培训、合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奖励等方式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4.各镇(街)积极配合做好农业标准工作,充分调动村级班子的积极性,有效运用“支部+协会”模式推动农业标准化战略,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十五)健全各种激励机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奖励办法》,建议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或个人,如成功申报国家、省、广州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承担国家级、省级、广州市级制标任务项目,成功申报农产品采标认可,评为广州市名优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中国名牌的农产品等行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引导企业和农民自觉开展农业标准化活动。

脚注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