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市场信誉体系建设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 理论探讨  
摘要: 文章来源:

一、荔湾区芳村茶叶市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芳村茶叶市场是随着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芳村石围塘街山村一带只是由当地村民开的几间自制茶叶作坊,前店后厂,自制自卖,后来逐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茶叶市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后期以来的近十年时间里,南方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锦桂区、广州华裕茶叶综合市场、广州中茶茶叶交易市场、广东茶叶交易市场、广东芳村茶叶城、广州市山村茶叶批发市场、广州市承鸿茶世界、广州市荔湾区江南茶博园、正好茶叶市场、广州市荔湾区嘉鸿茶叶市场、叁壹茶叶贸易中心等12个茶叶市场(以下通称芳村茶叶市场)相继形成,并得到迅猛发展,都以经营茶叶批发为主,兼营与茶相关的茶具及茶工艺品,商户由过去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1125家,占地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固定档数有2505档,年交易额逾30亿元,成为带动华南、辐射全国、影响东南亚的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芳村茶叶市场的行情也成了影响全国茶叶行业的“广州价格”。目前,芳村茶叶市场内有10家分包装企业获得了QS 生产许可证,另有1家通过现场验收,还有3家正在申请。其中南方茶叶市场作为市场开办方设立了茶叶分包装加工中心并取得了QS证书,还建立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为商户提供茶叶分包装和检测服务。

二、存在问题

应该说,芳村茶叶市场发展总的趋势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总体上也是规范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正因为此原因,2007年5月份南方茶叶市场、华裕茶叶市场、承鸿茶世界3个茶叶市场被省定为“打假警示市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假冒产地。普洱茶产地假冒云南勐海县或普洱县,铁观音都是安溪产,龙井皆为西湖或浙江出,总之哪个产地出产的茶叶好,只要沾得上边,商家都往自己销售的茶叶“脸上贴金”。有关数据显示,号称知名产地的茶叶每年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远远大于这些产地的产量,这样很多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产地的茶叶就不足为奇了。

(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商标侵权。有几种情况:一是造假窝点生产出来后直接到市场销售;二是委托加工的茶叶产品,生产厂家在使用客户提供的产品包装时,未对客户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把关;三是商家在购进茶叶后,根据市场行情,更换产品包装。

(三)掺杂掺假。一是在茶的原料上掺杂掺假,如普洱茶晒青毛茶中掺烘、炒青绿茶,结果不是越陈越香,而是越陈越苦;再如铁观音中掺黄旦(黄金桂)、本山、梅占和毛蟹等其他品种的乌龙茶,结果败坏了铁观音的名声。二是在茶的年份上造假,主要发生在普洱茶等黑茶系列上,造假者利用早期普洱茶包装的不规范,回收或仿制旧包装,对茶叶进行年份造假,蒙骗不知情不懂行的消费者。

(四)茶叶包装不规范。茶叶包装大多传统、简单,科技含量低、易仿造、易贴牌伪冒,标注、标识不清。主要表现为裸装或散装,采用中性包装,预包装茶叶未按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标注,无QS认证标志、生产日期等。

(五)在销售现场对茶叶进行分拣或分包装。主要是挑茶梗、筛茶碎、进行分拣、拼配和分包装等,这种现象在乌龙茶等绿茶系列上比较突出,仿佛是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由产地转移到了集散地。

(六)市场抽检合格率偏低。一是茶叶产品标识标注不合格;二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三是卫生指标不合格。

(七)索票索证制度推行难。一旦出现“问题茶叶”无法查源头追去向。这里面有产地源头原产地证明工作力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商家出于保护商业秘密,降低经营成本,害怕给税务征收留下证据等多方面的考虑,对索票索证制度的推行,打心底里抵触,思想上有顾虑,行动上图个应付。

客观地说,以上问题并不是芳村茶叶市场所特有的,而是全国众多茶叶集散地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产销地方政府、各部门、涉茶的各生产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商会)、市场开办者和广大消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三、关于问题成因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层面:缺乏统一的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有待加强。目前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和茶叶加工企业一样,数量众多,高度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但叫得响亮的品牌却很少,茶叶批发市场的品牌缺失,对茶产业的发展来说的是一个巨大的不利因素,因为它是整个茶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平庸的茶叶批发市场使我国的茶叶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受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卖不出好价钱。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区,具有很大的产地优势,要充分利用好产地优势,形成在世界上茶产业优势,还需要国家站在全国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配套相关产业政策,各地方政府找准定位,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造成内耗,最终伤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法律法规及监管层面:多头管理未能形成有效的全过程监管。茶叶由最初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制作后,变成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加工食品,在监管上需要明确农产品与加工食品的界限,对“毛茶”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容易出现监管漏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该法的释义还明确“农产品的范围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基本自然形状和化学性质的加工品。由于毛茶经茶树鲜叶粗加工后,已改变了自然形状,不能认定为农产品,应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但事实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毛茶在茶叶产区一直是作为初级农产品进行管理,茶农加工毛茶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并可以在集贸市场销售,流入芳村茶叶市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在笔者看来,茶叶QS认证工作的推行要与国家“三农政策”有机结合,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市场本身:未树立品牌建立良好信誉。什么是茶叶批发市场的品牌?简单地说,茶叶批发市场的品牌是一种品牌联盟,它既以场内茶叶品牌为基础,又联合和超越这些茶叶品牌而形成新的市场品牌。它是“姓”,场内各种茶叶的品牌是“名”;它是“盟主”,场内诸多茶叶的品牌是“盟友”。茶叶批发市场一旦拥有客户认同的成熟品牌,客户就可以通过它的“姓氏”,把它的产品同其他市场出售的“同名”产品区别开来。目前,芳村茶叶市场不仅是一个没有充分信誉支撑的市场;也是一个落后于现代商业理念的市场;也是一个相当部分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市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市场形成的时间较短,只有10来年的历史,积累的经验不足;二是市场管理比较松散,相当一部分还是农贸市场式的“茶叶一条街”集市,场内经营者各自为战,自行其是;三是场内的经营户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实力不强,重茶叶品牌,轻市场品牌;四是市场管理者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不能为市场交易行为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五是市场的文化品位不高,茶文化氛围不浓,宣传乏力。

(四)执法部门:对假冒产地、商标侵权、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发现难、查处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诚信经商的基础薄弱。由于经营模式、经营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为了生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商家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从事违法经营,甚至商家本身也可能是违法行为的受害者。二是产销两地未建立良好的打假协作机制。首先,产地政府对茶叶原产地保护未能有效实施。外产地假冒原产地况且不说,如果原产地的茶叶生产企业到外地收购茶青,也很难确保其会在产品包装商标明真实产地。就假冒产地打假而言,产地政府可谓是底气不足。其次,产地和企业打假的积极性不高,担心打假打多了影响当地和产品的信誉,进而对当地茶产业或企业产品造成更大的伤害。三是对茶叶打假的执法手段有限。目前查处案件主要是现场发现从事违法行为和质量抽检不合格两类,一旦造假茶叶流入销售终端,由于缺乏产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监管部门也无从下手,即便有举报或投诉的线索,也往往因为涉嫌假冒产地、商标侵权、掺杂掺假的产品认定难,导致证据不足而难有满意的结果。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1.加强产销两地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在促进茶产业发展上的实现互动和“双赢”。一是加大原产地保护工作力度,构建跨地区的打假协作机制;二是明确“毛茶”的定位,避免因产销两地对“毛茶”定位不同而出现监管上的漏洞,甚者让涉茶农户、商户无所适从,进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三是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应对茶叶质量安全隐患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加强在茶叶品牌建设上的合作,将产地“龙头+基地+标准+农户”生产模式下的品牌优势延伸到销售终端,推动芳村茶叶市场的品牌建设;四是加强在茶产业、茶文化的推介推广上的合作,正确引导市场价格走向,培育成熟稳定的消费市场。

2.加强产销两地行业协会(商会)的建设,增进相互沟通与协作,积极营造诚信经商良好氛围。一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可把一部分原来政府管理职能移交由行业协会担当;二是促进行业自律和行业发展。通过制定行业合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制止恶性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产销两地茶业诚信;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教育培训茶叶专门人才,普及茶叶相关知识,配合政府做大做强茶产业。

(二)加强市场信誉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

1.重新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规范管理。作为茶叶集散地,早前,南方茶叶市场是农业部定点的重点市场,多年以来芳村茶叶市场也是按农产品市场实施管理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须持证生产的公告》,自2006年12月31日起,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茶叶,销售单位不得销售无证产品。因此芳村茶叶市场应定位为实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经销市场,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规范管理。

2.加强市场信誉体系建设,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信誉需要品牌支撑,品牌又以质量与服务的保证为前提,因此加强市场信誉体系建设,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树立品牌。可在市场范围内,按茶叶的品种、产地、质量等级、价格、服务等因素,通过一套严谨科学的评定程序,确认茶叶各类细分市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经销商,并向社会公布其相关信息及质量与服务承诺,由政府、行业协会、公众多方进行监督,引导消费。

二是强化服务。包括政府的服务和市场开办者的服务,政府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如加强引导,宣传法律法规,政策上扶持等。市场开办者主要提供专业服务,改变纯物业管理的状况,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如投资指南、购茶指引、茶叶知识讲解等,将各商户分散的服务资源集中利用,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服务,让消费者在市场范围内走到哪里都买得放心。

三是规范管理。目前芳村茶叶市场是自发形成,开办方有12家之多,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竞争很激烈,要实现规范管理难度较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商业布局,通过市场和经济手段,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做大做强茶叶市场。

四是维护公平正义。一是通过产销两地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对茶叶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舆论监督保障体系,深入持久开展诚信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震慑力量;三是建立市场信息发布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市场信息,营造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的营商环境,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脚注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委员会